玩网游、刷视频……青少年沉迷之症如何解?

2019-09-03 13:43

“把Pad放下,别再玩了,你都快玩了半天了!”听着妈妈一遍又一遍的命令,张梓霖(化名)嘴上说着“嗯嗯”,手却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似乎除了游戏,外界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不是说可以通过程序控制孩子上网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吗?但为何可以连续玩半天都不会停呢?

张梓霖的妈妈很郁闷,她在想,有没有办法真正控制未成年人的上网时长?

对此,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课题组发布的《中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律政策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建议,由政府推动建立一站式”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管理平台,对未成年人网络游戏行为进行统一管理。

如果该建议被采纳,或许是家有儿女者最期待的福音,也可以解救沉迷网络的少年儿童于水火。

小朋友躲在洗手间偷偷玩游戏。未来网李盈盈摄

当前防沉迷措施存漏洞,需技术手段解决

未来网(教育公众号:newsk618)记者获悉,很多孩子在通过手机、Pad等上网时超过一小时,但依然不影响小朋友们继续在线Happy。“因为,就算腾讯的游戏限时到了,可以换别的平台呀。B站、抖音,可玩的多着呢。”一个小学生对于网上娱乐平台如数家珍,比一般的大人都熟悉。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八面城镇的郭晨阳是留守儿童,他8岁时开始上网,至今已有5年“网龄”。小学五年级开始玩游戏,“自学成才”。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只需注册一个微信号或QQ号,啥游戏都能玩。

郭晨阳加了16个微信群,其中11个是游戏群,群里多是同学朋友,初一到初三的学生都有。“年龄小的玩天天酷跑,年龄大的玩穿越火线。男生玩王者荣耀,女生玩冒险岛、劲乐团。”

2019年六一前夕,多部门联合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19)》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4.84亿,手机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4.59亿。

蓝皮书指出,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原因比较复杂,比如好奇心强,自制力弱,渴望得到伙伴认同等。问题的关键在于相关部门对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的规范管理、合理引导、预防不够,还有部分企业在运营中有意诱导未成年人网络沉迷。

通常情况下,与成年人的理性消费相比,未成年人的钱相对更好赚。一些游戏开发商为了赚这部分钱,专门研发门槛低、互动性强、奖励诱惑多的网游;还推出新角色、新道具、新玩法,以培养“忠实玩家”;甚至在游戏中添加淫秽、赌博素材,引诱自制力不强的未成年人沉溺其中。

为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多家互联网公司此前已推出实名制和一小时时长控制等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但有家长反映并没有效果,因为孩子们可以跨账号、跨厂商和跨上网终端地使用网络,变相绕开单个企业就单款产品采取的“各自为政”的防控措施,无法监管。

一方面,现有实名注册制只提出“用户实名注册”的要求,未成年人可使用假身份证号、冒用他人身份证号或手机号,绕开实名验证,或当自己账号被发现、限制使用的情况下,登录亲戚朋友的账号继续使用。

另一方面,未成年人可“跨厂商”使用不同产品或业务。如果有企业基于未成年人保护而设置了限制措施,未成年人可以选择换用其他企业的类似产品继续使用。这种“跨厂商”使用的方式让单个企业的限制保护措施变得形同虚设。同时,未成年人还可以使用亲戚朋友的手机、平板电脑等不同上网终端。

“一站式”管理告别孩子和家长的“躲猫猫”游戏

对此,研究报告建议由政府推动建立“一站式”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管理平台,对未成年人网络游戏行为进行统一管理,避免未成年人跨账号、跨厂商和跨上网终端地(简称“三跨”),解决未成年人长时间使用网络的难题。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介绍说,该平台重点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控制未成年人在全网范围内的上网时长。该平台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对未成年人的“三跨”行为进行识别、合并,然后采取限制措施,解决上网时间过长问题并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二是基于此平台,监护人能针对不同服务和不同产品,既能设置时长、时段、消费和所能接触的信息内容范围的限制,也能设置相应的激励机制,培养更好的亲子关系。以良性互动的家庭环境,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建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管理平台,把所有商业网站的游戏入口放在上面,是否可行?

佟丽华告诉未来网(教育公众号:newsk618)记者,他邀请很多专家深入沟通过这个问题,业内人士均称技术上没有难度,关键是交给哪个部门来做,谁愿意做?

2019年3月28日,国家网信办指导组织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平台试点上线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并于5月底统筹指导西瓜视频、哗哩哗哩、A站、梨视频等14家短视频平台,及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PP视频等4家网络视频平台,统一上线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立法政策制定部门可以总结其成功经验,形成国家立法政策。

研究表明,心理问题不仅是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沉迷的结果,也是原因,有些人在遭遇现实困境和心理冲突时更容易通过网络沉溺逃避现实。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支振锋表示,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法制建设很关键,技术也很重要,还要开发家庭的作用,引导家长要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而不是让手机代替自己陪孩子。

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对于家长而言,要给予孩子规范使用网络的节奏感,比如每天赋予他们固定的时间去浏览网络,对于他们浏览的内容给予引导等,让他们早日形成自己规划生活的能力。”(未来网记者李盈盈)